九九欧美_精品久久久久久乐_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爱,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

WAP手機版 RSS訂閱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公共建筑
當前位置:首頁 > 工程案例 > 公共建筑

【江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淮安)基地綜合樓(三星級)

時間:2014-05-07 11:49:29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網絡媒體   閱讀:4692  
內容摘要:項目名稱: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淮安)基地綜合樓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三星級一、工程基本情況1、建筑類型□住宅□√公建2、項目進度安排項目立項時間:2010年3月16日完成施工圖審查:2011年1月5日(計劃)開工時間:2011年5月1日(計劃)竣工時間:2012年1...

項目名稱:江蘇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淮安)基地綜合樓

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三星級

一、工程基本情況

1、建筑類型 □住宅 □√公建

2、項目進度安排 項目立項時間: 2010年 3 月 16日

完成施工圖審查: 2011年 1 月 5日

(計劃)開工時間: 2011年 5 月 1 日

(計劃)竣工時間: 2012年 12 月 30 日

3、-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 □一星級 □二星級 □√三星級

增量成本情況(小數點后保留兩位)

項目建筑面積(平方米):15424.4

為實現綠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資成本(萬元):376.8

綠色建筑可節約的運行費用(萬元/年):35.9

二、工程概況(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開發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

工程性質:新建辦公建筑,主要功能為辦公、科研、實驗等;

工程投資:總投資共計約5700萬元;

用地面積:項目位于江蘇省淮安市高教園區境內,建設單位為江蘇省水文手使こ痰刂士輩煸海總用地面積為24619.5平方米,場地內建筑密度為16.5%,綠地率31%。

建筑面積: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5424.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4394.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030.1平方米,地下室的主要功能為自行車庫、弱電機房、水泵房、空調機房等。

結構形式:本項目建筑地上9層,地下1層,結構形式為混凝土現澆框架結構;

開發與建設周期:立項時間:2010年3月16日;完成施工圖審查2011年1 月5日;開工時間:2011年3 月30 日;(計劃)竣工時間:2012年12月30日;

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

(1) 圍護結構保溫隔熱問題:項目位于夏熱冬冷地區,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對于建筑節能十分重要。本項目建筑節能設計依據為《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按照標準規定本項目建筑面積不足2萬平方米,屬于乙類建筑,本項目為了實現更好的節l效果,圍護結構全部按照標準中甲類建筑的參數進行設計。本項目外墻采用粉煤灰砌塊作為主體材料,熱橋部位采用擠塑聚苯板(XPS)作為保溫材料,外墻的綜合傳熱系數為0.85W/m2•K,外窗和幕墻采用斷熱橋LOW-E中空玻璃,傳熱系數為2.5~3.0 W/(m2.K),同時在建筑南向設置活動l遮陽,有效減少日照得熱,降低建筑夏季冷負荷。經過綜合能耗計算,該設計建筑的單位面積全年能耗小于參照建筑的單位面積全年能耗,節能率達到62%以上。

(2) 屋頂綠化設計:為了給建筑使用者提供舒適的使用空間,同事改善屋頂熱工性能、緩解城市熱島現象,本項目在屋頂設計了大面積的屋頂綠化,屋面覆土厚度300mm,采用江蘇地區鄉土植物進行布置,多種類型植物的合理搭配,有助于提升屋頂綠化的固碳能力。項目屋頂可綠化面積為4151.1平方米,裙房大部分區域均布置了屋頂花園,屋頂綠化的總面積為2400平方米,比例達到57.8%。

(3) 排風余熱利用技術:本項目餐廳、辦公室、會議室等區域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每層的辦公室及會議室均設有一套排風系統,在屋面設置有全熱回收型新風機組,有效的降低新風能耗。裙房部分也設置有全熱回收x風機組,效率可以達到71%,新風量為1500m3/h,風壓為180Pa。因采用排風熱回收技術,年可節約電量9.10萬kWh,合節約費用6.83萬元。

(4) 可再生能源利用:本項目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形式為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及生活熱水系統。項目設計有兩臺地源熱泵機組,單臺制冷量為480kw,可滿足建筑冷熱負荷的需求。同時本項目為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一臺熱回收式地源熱泵機組提供生活熱水。在夏季工況下,系統利用冷凝器余熱加熱生活熱水,通過熱水循環泵送至各用水點,余熱廢熱滿足項目在制冷季部分生活熱水需求,冬季由地源熱泵直接提供生活熱水。

(5) 非傳統水源利用:本項目位于淮安市,無配套市政中水。淮安地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約為940mm,適合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技術,本項目收集屋面、場地雨水,經由雨水匯總管匯總后,經截污、棄流、過濾流入景觀-水池,主要用于綠化灌溉、景觀補水及道路澆灑,全年可利用的雨水量大于1700t,有效節約了自來水。經計算本項目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可以達到44%以上。

(6) 自然采光設計:本項目地下室主要功能為設備房與停車位,屬于人員活動區域有照明和采光的需求,地下室通過設置采光窗,地下的平均采光系數提升了0.16%;項目裙房部分有一些進深較大的實驗室,采光效果較差,為此在西t實驗中心屋頂設置8個采光筒,通過導光筒引入自然光,提升了室內自然采光系數1.34 %,改善了實驗中心的室內自然采光效果。經過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建筑內部79%以上的建筑面積達到了自然采光的要求。

同時,項目兼顧技術實效性與示范性,實現綠色建筑技術的本土化,達到綠色建筑三星級設計目標。

三、評價內容簡介

1.節地與室外環境

(選址、用地指標、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境(聲、光、熱)、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

 選址:項目地處淮安市高教園區,東鄰天津路,南鄰長江路。項目用地為高教園區的規劃用地,建設前為空地,場地內無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等。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較為平坦,由西向東逐漸傾斜,屬廢黃河泛濫平原,根據地勘報告,場地的建筑場地類別為Ⅲ類,設計地震分組為第鈄欏3〉匚奕新活動斷裂,新構造運動微弱,場地區域較穩定,屬相對穩定區,地形較平坦,地貌類型單一,除1層飽和粉土為液化土,液化等級輕微外,無活動斷裂等其它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定性一般。在結構設計時,充分考慮抗震設計,主要措施包括:對結構構件采用多道設防,嚴格按規范要求保證"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加強節點連接,加強梁,柱端頭箍筋加密區的箍筋量,所用材料等級不低于規范要求的最低等級,在計算中嚴格控制梁的相對受壓區高度。對建設場地的土壤氡含量進行檢測,測試結果顯示土壤氡含量的最大值為9590Bq/m3,滿足選址安全性的要求

 室外環境:

(1) 室外聲環境:本項目附近無高噪聲的工業企業,主要噪聲污染源為項目周圍的交通噪聲,經現場勘驗,長江路與天津路車流量不大,車速較緩,車型主要為p、中型車,產生的噪聲較小,其本項目建筑與交通道路之間有大面積的景觀綠化隔離,有效降低了周圍交通噪聲的影響。根據噪聲測試,本項目周圍晝間噪聲最大值為57.8dB,夜間為46dB,四周的噪聲值符合2、4a類噪聲標準的要求。

(2) 光污染控制:本項目建筑表面采用玻璃幕墻,玻璃幕墻的設計、制作和安裝執行《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JGJ102。選用顏色深、反射系數小的玻璃,0合現行國家標準《玻璃幕墻光學性能》GB\T 18091的要求的反射比不大于0.3的要求;項目周圍無居住建筑,不存在影響日照的問題;室外景觀照明未采用霓虹燈、廣告牌等易產生光污染的照明方式。景觀照明主要包括景觀燈、庭院燈和泛光燈,主要采用,燈具功率≤70W,不會對周邊道路0生光污染。

(3) 熱環境:本項目總用地面積24619.5㎡,綠地率31%,綠地面積為7632㎡。項目水體0積為700㎡,地上停車場鋪設植草磚,能夠有效促進雨水的入滲,面積為1602㎡。因此,項目總透水地面面積為9934㎡,透水地面的比例達到48.32%,滿足綠色建筑的要求。透水地面可緩解城市及住區氣溫升高和氣候干燥狀況,降低熱島效應,調節微小氣候。

(4) 風環境:項目區域周邊的流場分布較為均勻,氣流通暢,無渦流、滯風區域,主要通道風場流線基本明顯,無明顯的氣流死區1住宅建筑周邊人行區域1.5 m高度處風速均小于5 m/s,同時風速放大系數均小于2。

(5) 其他污染控制:項目設有職工餐廳,廚房使用的燃料為屬清潔能源,由排風管直接排入大氣,可不計其對大氣產生影響。廚房產生少量的油煙,經脫油煙機處理后,尾氣能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GB18483-2001)的排放標準;項目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職工的生活垃圾,估算每年將產生生活鼗9t。生活垃圾集中至垃圾中轉站后由環衛部門統一運送處理,避免二次污染。

 出入口與公共交通:場區的南北兩側均布置有停車場(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場靠近道路,辦公樓南北兩側布置綠地,為用戶提供靜謐的辦公空間。場區主入口位于廠區南側,毗鄰長江路,貨物入口位于場地東側,毗鄰天津路,人流、物流分離。建筑主入口位于建筑物南側,辦公輔助口位于建筑物東側,食堂貨物入口位于建筑西側,貨物經由貨物入口送入場地,人貨分離。項目在地下室設置自行車停車位,主樓南側設置自行車坡道,鼓勵綠色出行。距離項目300m處有規劃的交通路線,目前尚未通車。

 景觀綠化:本項目綠地率為31%,綠化植物以鄉土植物為主,合理設計喬木、灌木和草類植物的搭配,形成富有生機的復層綠化體系,采用的植物主要有:香樟、銀杏、廣玉蘭、月季、云南黃馨、紅花繼木、荷花燈。此外,本項目設計了2400平方米的屋頂花園,美化環境,改善環境質量。

 透水地面:本項目總用地面積24619.5㎡,綠地率31%,綠地面積為7632㎡。項目水體面積為700㎡,地上停車場鋪設植草磚,能夠有效促進雨水的入滲,面積為1602㎡。因此,項目總透水地面面積為9934㎡,透水地面的比例達到48.32%,滿足綠色建筑的要求。

 舊建筑利用:項目為新建建筑,無可利用的舊建筑。

 地下空間利用:本項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底下空間功能為設備機房、自行車庫。地下建筑面積為1030.1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積為4062.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占建筑基底面積的比為25.3 %。

2.節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 建筑節能設計:項目位于夏熱冬冷地區,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對于建筑節能十分重要。本項目建筑節能設計依據為《江蘇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GJ32/J96-2010),按照標準規定本項目建筑面積不足2萬平方米,屬于乙類建筑,本項目為了實現更好的節能效果,圍護結構全部按照標準中甲類建筑的參數進行設計。

(1) 建筑體型系數0.24<0.4,滿足規范要求;

(2) 本項目外墻采用粉煤灰砌塊作為主體材料,熱橋部位采用擠塑聚苯板(XPS)作為保溫材料,外墻的綜合傳熱系數為0.85W/m2•K;

(3) 外窗和幕墻采用斷熱橋LOW-E中空玻璃,傳熱系數為2.5~3.0 W/(m2.K);

(4) 同時在建筑南向設置活動外遮陽,有效減少日照得熱,降低建筑夏季冷負荷。經過綜合能耗計算,該設計建筑的單位面積全年能耗小于參照建筑的單位面積全年能耗,節能率達到62%以上。

 高效能設備和系統:本項目采用地源熱泵機組2臺,名義制冷量為480.4kW,機組的名義制熱量為490.9kW,機組在制冷t況下的EER為5.94,制熱工況下的COP為4.62。項目采用節能型的風機與水泵,降低空調輸配系統的能耗,經計算通風機與排風機的最大單位風量耗功率為0.12W/(m3/h),空調機組的最大單位風量耗功率為0.32 W/(m3/h)。冷熱水泵的輸送能效比<0.0241。

 節能高效照明:照明系統能源采用市政電網,主要功能房間和場所室內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我國《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目標值進行設計,優先選用節能燈具(包括節能型熒光燈、節能筒燈、節能吸頂燈等),并配有電子鎮流器,功率因數大于0.92。項目辦公區域照明采取就地控制的方式,根據人員使用情況自主開閉,公共區域采用集中控制,利于節能。

 可再生能源利用與能量回收系統:項目的能量回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空調系統排風熱回收,本項目餐廳、辦公室、會議室等區域采用風機盤1加新風空調系統,每層的辦公室及會議室均設有一套排風系統,在屋面設置有全熱回收型新風機組,有效的降低新風能耗。裙房部分也設置有全熱回收新風機組,效率可以達到71%;二是地源熱泵機組冷凝熱回收,本項目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形式為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及生活熱水系統。項目設計有兩臺地源熱泵機組,單臺制冷量為480kw,可滿足建筑冷熱負荷的需求。本項目為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一臺熱回收式地源熱泵機組提供生活熱水。在夏季工況下,系統利用冷凝器余熱加熱生活熱水,通過熱水循環泵送至各用水點,余熱廢熱滿足項目在制冷季部分的生活熱水需求,冬季由地源熱泵直接提供生活熱水。

 用能分項計量:本項目建筑主要耗能類型為電耗,根據用電性質的不同進行分項計量,主要包括:照明插座電耗、輸配系統電耗、空調系統電耗,風機、水泵、電梯等動力用電,將數據傳輸到控制室進行統一收集管理;此外,本工程的空調自動控制采用一套直接數字控制系統(DDC系統),在項目的各用冷熱量支路入口處加裝冷、熱量表,進行綜合分析和管理。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用、綠化節水灌溉、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

 水系統規劃設計:

(1)給水設計:本項目生活給水系統以市政自來水水為水源。根據目前的市政供水條件,市政給水管供水水壓為0.25MPa,給水管管徑為DN200。分為高低兩區供水,低區為-1F~3F,由市政直接供水,高區為4F~9F,采用無負壓增壓設備進行供水2各區用水點壓力不大0.2Mpa。生活給水采用變頻增壓裝置,集中設置在地下室泵房內。辦公建筑節水定額取35L/人•天。

(2)排水設計:本項目是室內生活水排水采用污廢合流制,室內污廢水通過重力自流入室外污水檢查井,經由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廚房與餐廳用水經隔油池處理后排出。

(3)生活熱水:本項目為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一臺熱回收式地源熱泵機組提供生活熱水。在夏季工況下,系統利用冷凝器余熱加熱生活熱水,余熱廢熱滿足項目26.9%生活熱b需求。在冬季工況下,系統通過少量電能提升將地熱能源提升,利用可再生能源加熱生活熱水。

(4)雨水設計:本項目收集屋面、場地雨水,經由雨水匯總管匯總后,經截污、棄流、過濾流入景觀蓄水池,主要用于綠化灌溉、景觀補水及道路澆灑,全年可利用的雨水量大于1700t,有效節約了自來水。

 節水措施:

(1)節水器具:本項目中的生活用水器具均采用節水型器具。衛生間的洗臉盆采用感應式水嘴,采用連體式座便器,一次沖水量不大于6L。蹲便器及小便器均采用延時自閉沖洗閥,實現節水率大于8%。

(2)管材管件:根據水管的用途選擇合適的管材和連接方式,避免漏損。生活用水給水管采用公稱壓力為1.25MPa等級的S5系列PP-R管材和管件,工作溫度為0~40℃,塑g管件采用熱熔連接;熱水管道采用公稱壓力為1.25MPa等級S3.2系列PP-R管材和管件,熱熔連接,工作溫度為0~70℃。

 非傳統水源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本項目收集屋面、場地雨水,經由雨水匯總管匯總后,經截污、棄流、過濾流入景觀蓄水池。在雨水匯總管的后段設置雨水安全分流井。在暴雨時,可以將多余的雨水在前段排放掉,確保系統的安全;設置截污掛籃,內置2mm的-銹鋼過濾網和垃圾提籃,可以攔截2mm以上的垃圾,對雨水進行初步沉淀,內置的提籃可以提出進行清理,方便、耐用;設置雨水棄流過濾裝置,內置1mm的過濾網,排放前2-5mm污染嚴重的雨水,同時對后期干凈的雨水進行過濾,裝置無需使用電源,節能、高效、穩定、使用壽命長;棄流過濾之后的雨水,再次進行雨水過濾處理,過濾精度為0.4mm,可以自動排放掉過濾的垃圾,使收集的雨水更加干凈。屋面的雨水經棄流后直接進入景觀水池(兼做雨水收集池),地面的雨水經截污處理后進入景觀水池(兼做雨水收集池),雨水經地埋式一體機處理后作為綠化灌溉、道路澆灑等用水。全年收集處理后可用的雨水量1749.20 t/a,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44%以上,有效的節約了自來水用量。

 綠化節水灌溉:本項目采用噴灌的節水灌溉方式,采用輻射式噴頭將水均勻地噴灑到作物枝葉等區域的灌水形式,相對普通的人工漫灌可節約用水30%以上。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i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預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可循環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

 建筑結構體系節料設計:本工程選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相比木結構和鋼結構更具有耐久性和防火性,比鋼結構節省造價;框架結構可以根據房間功能需要,靈活布置房間大小,比剪力墻或框剪結構-具優勢,九層建筑并不是太高,所以選擇框架結構比較經濟合理。

 建筑立面設計:本項目為辦公科研類建筑,建筑風格親切簡潔,穩重大方。疑似裝飾性構件建筑主樓屋頂高出女兒墻需求而作為圍擋功能的欄桿,經計算總造價約25.17萬元,項目工程總造價約5700萬元,裝性構件造價為工程總造價的4.41‰,低于5‰。

 預拌混凝土使用:本項目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

 高性能材料使用:本項目建筑地上9層,地下一層,為了有效減少鋼材的使用量,建筑承重結構中的鋼材以三級鋼為主。經計算,鋼混主體結構HRB400級鋼筋作為主筋的用量為 668.589t,主筋鋼材o用量為914.951t;HRB400級(鋼筋作為主筋的比例為73.1%>70%,滿足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

 可再循環材料使用:本項目總建筑面積為 15424m2,通過下表計算,建筑材料總重量為22959.96t,可再循環材料重量為 2377.26 萬t,可再循環材料的比例為10.35%。所利用的可再循環材料主要包括:鋼材、石膏、玻璃等。

 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本項目采用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避免裝修施工階段對已有建筑構件的打鑿、穿孔,既保證了結構的安全性,又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符合建筑節材的設計要求。

5.室內環境質量

(日照、采光、通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外遮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 自然采光:本項目各個朝向的窗墻比均大于0.25,同時采用了的玻璃幕墻,有利于室內自然采光。本項目地下室主要功能為設備房與停車位,屬于人員活動區域有照明和采光的需求,地下室通過設置采光窗,地下的平均采光系數提升了0.16%;項目裙房部分有一些進深較大的實驗室,采光效果較差,為此在西側實驗中心屋頂設置8個采光筒,通過導光筒引入自然光,提升了室內自然采光系數1.34 %,改善了實驗中心的室內自擋曬廡Ч。經過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建筑內部79%以上的建筑面積達到了自然采光的要求。

 等煌ǚ紓夯窗彩械鬧韉擠縵蛭偏東風,夏季為東南風,冬季為東北風,平均風速為2.4m/s。建筑主體南北朝向,符合淮安地區的設計要求,能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項目場地周圍無高大建筑,避免對場地通風的影響,場地綠化布置合理,有效的優化區域的風環境。項目外窗均設有可開啟部擔可開啟部分的比例達到40%以上,幕墻部分也設有開啟,有利于實現室內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經自然通風模擬分析,在夏季平均風速和過渡季平均風速條件下地質勘察院基地綜合樓所有通風口均開啟的時,室內整體區域風速均小于1.4 m/s,符合非空調情況下的舒適風速限值要求;室內狄功能空間整體換氣次數為15.36 次/h,室內流暢分布均勻,室內部分房間整體通風效果較好,空氣齡相對較小,約在300s以下。室內大部分區域通風效果相對良好,能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夏季及過渡季開啟窗戶可降低能耗。

 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本項目外墻采用粉煤灰砌塊作為主體材料,熱橋部位采用擠塑聚苯板(XPS)作為保溫材料,外墻的綜合傳熱系數為0.85W/m2•K;外窗和幕墻采用斷熱橋LOW-E中空玻璃,傳熱系數為2.5~3.0 W/(m2.K)。經計算,辦公室室內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18.08℃、外窗部位內表面溫度12.82 ℃、屋面部位內表面溫度18.39 ℃、架空樓板內表面溫度17.85℃,均大于露點溫度12.02 ℃;會議室等室內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16.23℃K外窗部位內表面溫度11.26℃、屋面部位內表面溫度16.52℃、架空樓板內表面溫度16.02℃,均大于露點溫度10.16℃。室內不會出現結露現象。經防潮計算,外墻實際冷凝計算界面內側的蒸汽滲透阻為3114.54(m2.h.Pa/g),遠大于冷凝計算界面內側所需的蒸汽滲透阻256.54(m2.h.Pa/g);屋面實際冷凝計算界面內側的蒸汽滲透阻為11941.4(m2.h.Pa/g),大于冷凝計算界面內側所需的蒸汽滲透阻4685.42(m2.h.Pa/g),能夠達到防潮設計的要求。

 室溫控制:本項目為辦公科研類建筑,建筑的主要功能為辦公室、會議室、實驗室,建筑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室內設三速開關,機組可根據建筑負荷情況自動調節運行狀態,可以根據建筑負荷變化及室內人p的需求進行調節,滿足建筑內部人員熱舒適的要求。

 可調節外遮陽:項目位于淮安,屬于夏熱冬冷地區,夏季通過外窗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熱量較大,為了降低空調系統能耗,改善室內熱舒適水平和光環境質量,本項目選擇活動外遮陽的方式。在具體遮陽形式選擇時,充分考慮遮陽裝置的遮陽效果及其安全性、實用性,并結合建筑立面設計效果進行設計。經分析比較,本項目在南蟯獯吧柚昧酥鋅瞻僖鍛庹諮糇爸茫有效阻擋了夏季進入室內的日照得熱,遮陽效果良好,同時不影響建筑的立面效果。采用百葉簾遮陽后,外窗的綜合遮陽系數≤0.33,在室內采光效果不好時,可將百葉收起,不影響建筑自然采光和室內視覺效果。活動外遮陽通過手動形式進行控制,室娜嗽笨篩據室外的實際日照情況及室內對熱舒適、亮度的要求進行自主調節。

 無障礙設計:本項目為方便殘障人士的使用,在主要入口設置無障礙坡道,并在首層設置無障礙衛生間,項目設置了一部無障礙電梯,在地上設置了5個無障礙停車位,所有的無障礙設計的尺寸及其他要求均滿足無障礙標準的規定。

 室內空氣質量控制:本項目在人員密度較大的辦公室及會議室設置室內二氧化碳監控裝置,并與新風系統聯動,根據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調節新風量,在保證室內良好空氣品質的同時實現空調新風系統的節能。室內二氧化碳監測裝置的布置個數及位置以室內人員密度為依據,當室內人員密度小于3.72平方米/人時,需要設置監測點,每個監測點負責監控的建筑面積為30~50平方米。

6.運營管理

(節約資料保護環境的物化管理系統、智能化系統應用、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運營、維護、保養、物業認證、垃圾分類回收等情況)

 建筑智能化設計:

(1)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和安防系統:網絡視頻監控系統根據功能可以劃分為前端圖像采集系統、網絡傳輸系統、顯示與記錄系統和集中管理系統等子系統,同時對大樓內的建筑設備和電梯進行監控,保證建筑的安全性。室外設安防系統,保證場區安全。

(2)綜合布線系統:本項目建筑綜合布線系統包括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布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

(3)通信網絡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以合理性和可靠性作為基本原則,使用華為產品,整個網絡層<擬采用業界成熟的三層架構:接入、匯聚和核心,最后通過出口層網絡設備(路由器或交換機)連接到外網通過。

(4)背景音樂及會議系統:系統能實現正常的背景音樂播放及火災報警。會議系統由音頻系統、視頻系統、會議燈光系統、中控系統、遠程會議系統等組成。

(5)機房工程:主要包括專業機房裝修、UPS電源、供配電系統、機房精密空調、機房內防雷接地系統、環境監控等幾大部分。

 建筑設備監控:

(1)冷熱源系統監控:采用FLG-MODBUS接口對地源熱泵機組運行工況進行監視,主要監測供、回水總管溫度和供回水壓力及流量。同時具有機組故障報警、啟停監控等功能。

(2)空調通風系統監控:主要監測新風機組及熱回收機組的運行狀態,監測內容包括風機啟停、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新風閥控制、二氧化碳濃度、送風溫度等。

(3)給排水系統監控:主要功能是通過計算機控制及時地調整系統中水泵的運行臺數,以達到供水量和排水量之間的平衡,實現泵房的最佳運行,實現高效率,低能耗的最優化控制。監控的主要內容包括水泵運行狀態、故障報警、啟停控制、水壓力、變頻控制、水箱水位等。

(4)電梯系統監控:主要為了保證電梯安全、可靠、節能運行,監測內容包括電梯的運行狀態、故障報警、上下行狀態等。


標簽:地質工程  江蘇省  項目立項  建筑設計  勘察院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綠建之窗網站已運行: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07284號  京ICP備14061276號-3 51LA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资源县| 东海县| 安义县| 荣昌县| 连州市| 阳东县| 林口县| 敖汉旗| 永兴县| 博爱县| 华容县| 富锦市| 宁强县| 普安县| 崇左市| 临沂市| 太原市| 保定市| 托克托县| 吉木乃县| 田东县| 准格尔旗| 楚雄市| 双流县| 珲春市| 定襄县| 正安县| 乐平市| 卢湾区| 边坝县| 扬中市| 南雄市| 镇巴县| 措美县| 银川市| 镇远县| 安岳县| 资阳市| 芦溪县|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