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虛打概念牌 真正推行仍有難度
時間:2013-08-22 12:43:04 作者:綠建之窗 來源:綠建之窗 閱讀:1170內容摘要:從零星到舉目皆是,綠色建筑變成了中國地產商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隨著房地產業競爭的加劇,眾多房企紛紛打出“綠色牌”,“綠色社區”、“節能環?!?、“生態社區”等字樣成為各大樓盤的核心賣點,究竟怎樣的樓盤才算是真正的“綠色社區”?而“綠色建筑”在普通大眾面前也顯得尤為抽象。URS偉信...從零星到舉目皆是,綠色建筑變成了中國地產商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隨著房地產業競爭的加劇,眾多房企紛紛打出“綠色牌”,“綠色社區”、“節能環?!?、“生態社區”等字樣成為各大樓盤的核心賣點,究竟怎樣的樓盤才算是真正的“綠色社區”?而“綠色建筑”在普通大眾面前也顯得尤為抽象。URS偉信中國區規劃建筑業務董事總經理、工學博士楊波面對記者,講述了他眼中的“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強調的是一種居住體驗
在楊波看來,“綠色建筑”不僅僅適應于狹義上的建筑層面,而應作為一個充分利用設計理念,尋求人類技術同自然資源的契合點,從而貫徹于建筑項目全壽命周期,即從項目的設計到建造,甚至于直到拆除全過程中的概念。
“從主體上說,綠色建筑應實現低資源消耗的最大化。從客體上講,應將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最關鍵的是,綠色建筑的概念更應該作為一個人類的生活方式所出現?!睏畈ū硎?。
2006年我國實施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迄今為止國內最權威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2007年由住建部發起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也將依據建筑評價標準給予綠色建筑星級評定。因此,l非僅僅使用了“綠色建材”便可稱為“綠色建筑”,更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單憑項目的綠化效果作為其是否可成為“綠色建筑”的判斷標。
但由于我國“綠色建筑”尚處于起步階段,同美國的LEED,英國的BREEM,我國香港地區的HK-BREEM等較成熟的評價體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缺陷,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綠色建筑”實則節省成本開發商勿短視
綠色建筑成本高昂,目前市場上綠色建筑多用于高端改<型項目,但這種情況其實主要是因為專業人才的缺失,實際上,一個好的設計產品未必會造成很大的成本壓力。尤其在建筑環節,不僅需要借鑒現代的技術手段,同時也要吸取優秀傳統住宅的精髓,譬如山東的海草房,延安窯洞等,我們的先輩在住宅建造中有著高深的智慧,巧妙的以人為<的設計方式是綠色建筑的核心要點。
一個有長遠發展規劃,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開發商,完全可以而采取犧牲部分利益獲取價值的方法。在建造階段或許會提高部分成本,但運營階段卻能大大降低消耗。從開發的全壽命周期來看,反而是為開發商節省了成本。
楊波最后說道:“最根本的問題在于現在的‘綠色建筑’產業是由政府主導推廣,而開發商抱著吸引客戶的目的未將動作做到實處,加之整個社會的關注度較低。所以市場上真正的綠色建筑可謂寥寥無幾。”
“綠色建筑”多為概念牌推行仍有阻力
為吸引眼球,市場上有很多開發商在對外宣傳時,含有包裝和夸大的成分。比如有些開發商在宣傳時偷換概念,僅僅將綠化做得美觀一些,便大張旗鼓的自封為“綠色建筑”,對客戶造成誤導。
現在對“綠色建筑”信息的了解在業內與普通大眾之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不對稱性,使開發商在宣傳時有機可乘,也使“綠色建筑”在大眾之間很難得以推廣。
楊波表示,國外有許多典型的案例經驗值得學習。譬如英國的“零碳工廠”項目,強調對環境無害的零碳設計,曾經幾度帶領客前去學習,而我們國家卻鮮有這樣的代表性項目出s。概念震天響,經典案例卻無處尋。
楊波分析道:開發商要加強自律的同時政府也應在推廣過程中有更多作為。楊波稱,在關于“綠色建筑”的推廣上,政府在公共項目上有所補貼,但對開發商的補貼上尚未形成有效的機制。
盡管國家規定了購買綠色建筑在金融貸款上有一定優惠,但實際上還并沒有形成具體可行的強制執行標準,某國有銀行的個貸業務員就向記者確認,目前購買“綠色建筑”并不是能達成房貸優惠的條款之一,目前房貸優惠,還是僅從誠信度和資產評估的角度考量。
一位財經專家分析道,即使日后形成了完整的貸款利率優惠政策,也不見得對推行產生巨大作用,目前的房價高企,而綠色建筑必然會增高售價,那么消費者在買得起和住得好兩項選擇中,應該會首選前a,如果消費者沒有動力買,開發商就沒有動力建,“綠色建筑”要普及起來仍有阻力。
- 相關文章
-
-
05-06曲直之間 重構未來——2021馬可波羅巖板新品發布會·懷化站圓滿落幕
-
12-31賴明: 房地產要抓住規劃龍頭 注重綠色發展和能耗管理
-
07-14江蘇阜寧創建綠色建筑示范縣
-
07-03福州發布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要點
-
07-03天津發布《綠色建筑行動方案》
-
07-02大同市中院獲三星綠建標識
-
06-28蚌埠首個省級示范綠色建筑——“一場三館”
-
06-27標準升級 綠色建筑促節能空調產業發展
-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