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什么時候發布?針對于以前,新的標準又將有哪些變化?等等的問題被各方人士所熱議。但是不管有些怎樣的變化,達到綠色環保才是最終的目的,也就是說,手段可以多樣,目標只有一個。與此同時,根據規定,2015年后,我國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都要達到綠色建筑標準。業內專家預計,未來10年里,綠色建筑面積會超過每年10億平方米。客觀環境的需求,加上趨于成熟的技術,一定\x00為綠色建筑起到加分的作用。
在這里,綠色屋頂技術便是實現綠色建筑的手段之一,綠色屋面系統技術包括種植屋面、熱反射屋面、單層屋面、光伏建筑一體化屋面和通風瓦\x00面等系統,具有節能、環保、生態、抑制城市熱島效應、可循環、延長屋面使用壽命和與自然和諧共存等功能。而且屋頂綠化的生態效果顯著,但首要的考慮還應該是保證建筑安全的荷載、結構和防水方面,目前我國也已經制定了相關的產品標準和工程技術規范。
以信息化手段生成智慧建造,無疑是綠色建筑的另一條發展通道。智慧的建筑也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達成的,一是幫助建筑形成資源的循環使用,這包括水能循環,風能流動,自然光能的照射,科學地根據不同功能、朝向和位置選擇最適合的構造形式。二是實現建筑自身的減排,構建時,以信息化手段減少工程建設周期,運營時,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同時,還能保證最低的資源消耗。
為此,在建設工程信息化領域探索多年的廣聯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賈曉平對綠色建筑理念,也有著自己的認識,“BIM、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是綠色建筑的重要支撐,以智慧、互聯、協同的建筑來滿足整個城市的綠色發展和智慧運行,讓每棟建筑物都能夠實現z碳、高效、低排放,這些都是智慧建造要去解決或者重點突破的方向。”可見,綠色建筑是發展方向,信息化是技術支撐,面對智慧建造綠色建筑的新挑戰,掌握技術趨勢,把握產業走向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