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欧美_精品久久久久久乐_国产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爱,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

WAP手機版 RSS訂閱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公共建筑
當前位置:首頁 > 工程案例 > 公共建筑

【江蘇】省建大廈(三星級)

時間:2014-03-17 14:44:35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4872  
內容摘要:項目名稱:江蘇省建大廈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三星級一、工程基本情況1、建筑類型□住宅√公建2、項目進度安排項目立項時間:2010年5月20日完成施工圖審查:2011年10月24日(計劃)開工時間:2010年8月10日(計劃)竣工時間:2013年5月1日3、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

項目名稱:江蘇省建大廈

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三星級

【江蘇】省建大廈(三星級)

一、工程基本情況

1、建筑類型 □住宅 √公建

2、項目進度安排 項目立項時間: 2010年 5 月20日

完成施工圖審查: 2011年 10月24日

(計劃)開工時間: 2010 年 8月 10 日

(計劃)竣工時間: 2013年 5 月 1 日

3、申報綠色建筑設計標識等級 □一星級 □二星級 √三星級

項目建筑面積(平方米):51587

為實現綠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資成本(元):822.61萬

二、工程概況(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開發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

1.本項目工程性質屬于公共建筑,為江蘇省建筑工程集團開發的科研辦公樓(地上15層、地下1層);

2.工程總投資為:13874萬元;

3. 項目用地面積11333㎡,總建筑面積51587.6㎡,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1621.39㎡,地下建筑面積為9966.22㎡,建筑容積率3.67。

4.本項目高層建筑,主體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

5.開發和建設周期: 2010年 5月- 2013年5 月;

6.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本項目定位為綠色建筑(公共建筑e,按照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設計,綜合采用相關綠色生態節能技術,達到綠色建筑三星級指標要求。

綠色建筑設計充分考慮項目的特點及所處地域環境,以綠色集成設計為理念,綜合采用多種綠色建筑技術,力求達到資源、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創造高效、健康、節能的新型綠色辦公建筑。采用的主要綠色技術有:

1、透水地面技術;2、65%圍護結構節能技術;3、太陽能熱水系統利用技術;4、地源熱泵系統應用技術;5、高效節能照明技術;6、預制疊合板結構技術;7、活動機翼外遮陽技術;8、自然采光優化技術;9、空氣質量監控技術。

三、評價內容簡介

1.節地與室外環境

(選址、用地指標、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境(聲、光、熱)、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

(1)選址:

項目地處南京河西奧體中心,位于新城科技園內,云龍山路以東、規三路以南,項目東側為南泰科技發展公司和金宸動漫公司,南側現為空地。項目用地性質為生產研發用地。

場地建設不破壞當地-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建筑場地選址無洪澇災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本區無活動性斷層通過,歷史上無大的破壞性地震發生,基底巖層穩定,適宜進行本工程建設。

(2)用地指標:

本項目高層辦公建筑,地上15層、地下一層。項目用地面積11333㎡,總建筑面積51587.6㎡,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1621.39㎡,地下建筑面積為9966.22㎡;綠地率35.18%;建筑容積率3.67。

(3)室外環境(聲、光、熱):

項目場地北側與河西大道之間設有寬度為90米的城市綠化隔離帶,經江蘇蘇環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檢測,場地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 3096的規定,達到2類環境功能區的要求。

規劃p計借助于環境模擬分析軟件優化場地周邊人行區域風環境,大部分區域風速基本穩定在0.3~2.5m/s范圍內,最大風速4m/s,不影響室外活動的舒適性。在東南風場下,建筑迎風面、背風面的風壓情況為該建筑在夏季非空調時段利用自然通風創造了有利條件,受到兩側風壓的影響,建筑在夏p非空調時段也能獲得較好的自然通風能力。

項目為科研辦公大樓,無排放超標的設備及污染源。

施工過程中制定了并實施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噪聲影響、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對場地周邊區n的影響。

(4)幕墻光污染防治

本工程在東西向連接體部分設置玻璃幕墻,經過反復認真的設計,從多方面考慮減少幕墻光污染,使得玻璃幕墻光污染減少到最低,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1、采用低反射率的LOW-E中空玻璃,可見光反射率小于20%,既相應了節能減排的政策,又大大降低了玻璃對周圍敏感建筑的光污染影響,另外建筑外立面采用的石材和鋁板均為非鏡面的材料。

2、控制玻璃幕墻的有害光反射就要減少玻璃反射光的有效面積,設計上主要通過增設突出;璃面板的石材柱子和鋁型材裝飾條,鋁板遮陽板,活動鋁合金遮陽百葉,減少反射光有效面積的百分比。

3、本工程朝向根據光反射的定律,合理設計建筑的朝向,通過改變反射面來改變反射光與人視線之間的夾角,從而降低眩光等級。

4、在工程靠近道路的位置加強綠化,并通過種植高大喬木來降低反射光對行人等的影響。

(5)出入口與公共交通:

項目結合周邊環境和功能要求,采用“Z”字形布局,并沿道路退讓出一個城市廣場和一個辦公廣場,通過分別設置機動車出入口和人行處入口實現人車分流,機動車主要出入口位于規劃三路,人行主要出入口位于云龍山路,為業主最大限度的使用基地提供了可能。

項目沿場地周邊設置消防車道,地下室機動車出入口設置在場地入口附近,機動車可直接進入地下室,減少機動車對內部辦公及人員的影響。

本項目附近500米范圍內有1個地鐵站點和2個公交站點。途經7條公交線路。

(6)景觀綠化:

景觀綠化采用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選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病蟲l少、對人體無害的植物。

項目在兩個廣場及用地周邊布置綠化景觀,場地綠化面積3986㎡,綠地率達到35.18%。

此外,項目分別在兩棟塔樓的12層、15層屋面設計為屋頂綠化屋面,扣除設備間及樓梯間,屋面綠化景觀設計的屋頂可利t面積為1951.68㎡,屋面綠化面積為719.25㎡,屋頂綠化面積占屋頂可綠化面積比例為36.85%。屋頂花園的種植用土采用質輕,排水良好的人工配制土,滿足屋頂荷載的要求。

(7)透水地面:

項目在場地范圍內盡最大可能采用透水地s,透水地面由綠化面積(覆土深度0.6~1.6M),植草磚面積兩部分組成,其中綠化面積2970㎡,植草磚面積(植草磚的透空率大于50%) 655㎡,總透水地面面積達3625㎡。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為47.61%。此外,場地道路采用透水磚,地下室頂板設計排水板及透水暗管,將雨水匯集到雨水管網,s分利用透水地面改善微氣候環境,起到促進雨水入滲,降低地表徑流量的功能。

(8)地下空間利用:

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項目用地范圍內設置集中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積為9966㎡,利用地下空間設置機動車庫、自行車庫及設備用房等,減少對地上空間的占用與干擾。地下空間與建筑占地面積的比例是340%。

同時,地下室中部設置長15.9m,寬7.78m,面積達123m2的自然采光井,自然采光井位于地下車庫中間,可有效改善地下室的自然采光,同時降低了機械通風設備的投資。

2.節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1)建筑節能設計:

通過優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及與建筑一體化的活動外r陽系統,使建筑圍護結構達到江蘇省建筑節能65%的標準,優于國家和地方現行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綜合考慮暖通、照明、給排水節能設計并采用高效采暖空調系統等措施,建筑綜合節能率達到72.64%,建筑總能耗為江蘇省建筑節能標準規定值的78.16%。

建筑外:與玻璃幕墻均設有可開啟扇,外窗可開啟面積不小于30%,且辦公部分外窗采用內開內導窗,有利于提高外窗氣密性,并且便于辦公人員使用。

外窗氣密性不低于國家標準的6級,幕墻氣密性不低于4級。

(2)節能高效照明:

室內場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燈具和低損耗鎮流器等附件。

光源采用細管徑直管形熒光燈和緊湊型熒光燈,采用熒光燈為光源的燈具均配電子鎮流器,功率因數不低于0.9,所配鎮流器均符合該產品的國家能效標準。

變配電室、風機房、車庫采用簡式熒光燈;水泵房采用密閉型熒光燈;會議室、辦公室、食堂采用格柵式熒光燈。開敞式燈具效率大于75%。

各場所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規定的目標值。

(3y可再生能源利用:

結合項目的特點,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別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和地源熱泵系統。

太陽能熱水系統為食堂和部分房間提供生活熱水。兩棟塔樓總集熱器面積為117 m2,太陽能單位面積年平均日產熱水量以30L每平方米每天計,每日產熱水量為3.51m3/d。太陽能產熱水量占熱水總用水量的比例為35.5%

項目空調系統采用地源熱泵多聯機,是一種采用水作為冷/熱源的多聯機空調系統。在系統中,水經由水配管從地下冷/熱源輸送至多聯機主機,經過水-冷媒熱交換后,冷媒再由多聯機主機送達各室內機。

本工程在地下一層設集中的分集水器間和熱交換間,地源側冷熱量經過板換機組交換后,通過二次側水系統空調水系統。

多聯機高效節能、便于獨立控制、分區計量,達到綠色、環保、節能、高效的要求。

(4)新風熱回收

本項目每層設置2臺或3臺全熱交換器,新風經過排風的加熱或冷卻后送入室內。

全熱回收機組共2種不同容量機型,包括BCF2000DTC型38臺,風量2000m3/h;BCF1000DSD型4臺,風量1000m3/h。

一臺BCF2000DTC型全熱交換機組為例,一個夏季節省的電能約為60264kWh,一個冬季節省的電能約為46886kWh;每年節約運行費用10.18萬元。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綠化節水灌溉、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

(1)水系統規劃設計:

項目在規劃階段制定水系統規劃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本項目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水源由市政自來水供給,道路澆灑和綠化用水和沖廁由雨水給水供給。本項目日用水量為58.8m3/d。

項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管道系統。屋面雨水采用外落式重力流排水方式,室外場地及道路雨水由雨水口或雨水溝收集,統一集中到雨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回用。

(2)節水措施:

給水管道及配件均采用節水型。選用節水型衛生潔具及配水件。所有器具應滿足《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節水型產品技術條件與管理通則》GB/T18870的要求。廚房水槽、洗臉盆、淋浴器和浴缸龍頭均采用加氣型冷熱水龍頭,坐便器采用3L/6L兩檔節水型虹吸式排水坐便器: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閥門、設備,并使用耐腐蝕、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等。

(3)非傳統水源利用:

對雨水進行綜合收集,將雨水收集后用于本項目綠化、道路澆灑和沖廁。o水儲存在辦公樓地下室南側的雨水收集池內,綠化澆灑采用一套自動恒壓變流量供水設備(變頻機組),從雨水收集池取水供應。衛生間沖廁采用雜用水變頻供水系統,從雨水收集池取水供應。

雨水收集設計綜合考慮雨水用途、用量等因素,結合雨水利用量綜合考慮,設置168m3雨水收集池。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到22.41%。

(4)綠化節水灌溉:

景觀綠化灌溉全部采用自動噴灌灌溉,節約水資源。

(5)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

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確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鋪設排蓄水板的車庫頂板又鋪設0.6~1.6m的綠化腐殖土,利用土壤的積蓄作用和綠化植物的凈化作用,增加雨水滲透量,有效降低了地表徑流。

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降低了地表0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收集屋面、路面及綠地的雨水,地下室頂板設排水板和透水暗管收集雨水匯集到雨水管網。綠化區域匯集的雨水和屋頂所匯集的雨水,經凈化處理后用于綠化澆灌用水、道路沖洗和沖廁。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預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可循環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況)

(1)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

江蘇省建大廈項目i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為樁基礎,綜合考慮項目的特點,在部分標準層樓面板應用了預制疊合板技術。地上總建筑面積41621.3㎡,應用預制疊合樓板面積12086.3㎡;疊合板應用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29.04%

預制構件在南京本地工廠內預先生產,現場僅需安裝,從而大量減少了工地的濕作業及現澆部分模板的使用量,減少大量施工用水及建筑垃圾,體現了節能環保的要求,并且工程建造速度加快,室外作業時間較少,從而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項目中基本無裝飾性構件,經核算,造價成本小于建筑總造價的2%。

(2)預拌混凝土使用:

項目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全部為預拌混凝土并全部采用商品砂漿。

(3)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

本項目為建設單位自用辦公樓,因此在設計z段即引入室內裝修設計,裝修設計與建筑設計同步,實現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與施工。

(4)靈活隔斷

本工程地上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墻體系。主要為8.4mX8.4m的柱網,室內空間方正易于分隔,項目功能主要為辦公用房。項目裝修設計與土建設計同步,在室內設計中充分考慮辦公用房的靈活性,辦公用房中除少數小辦公室外,均采用開敞式大空間辦公,內部分隔均采用成品石膏板隔墻或成品輕質隔斷,減少重新裝修時的材料浪費和垃圾產生。

經計算,本項目地上一至十五層,可變換功能房間適當面積為24851.18 ㎡,其中采用靈活隔斷的面積為19293.75 ㎡,故可變換功能室內空間采用靈活割斷比例達到77.64%。

(5)可再循環材料使用:

在建筑設計選材時考慮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環使用性能。在保證安全和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總重量的10.06%。

5.室內環境質量

(日照、采光、通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外遮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1)室內自然通風:

該項目方案總體布局結合場地條件,將建筑布置成“Z”形,圍合出兩個廣場。建筑朝向布置有利于夏季和過渡季最大限度獲得迎風面,有利于加強室內自然通風。

經模擬分析,夏季、過渡季:東南向房間窗口均為進風口。東向和南向靠o氣流入口處的辦公室風速較大,平均風速穩定在0.6 m/s到1.2 m/s之間;建筑中間和西向的部分房間風速較小,約為0.5 m/s;北區的中部房間由于遮擋較少,風速較高,約為2.2m/s。室內大部分區域的風速在0.6 m/s 到1.2 m/s的范圍之內,能夠滿足室內自然通風的要求。

(2)地上辦公室采光優化:

本項目分別在兩棟塔樓的4至12層南北向辦公室設置水平遮陽反光板,改善室內自然采光。反光遮陽板位于外窗中上部,距窗口上沿0.57m,反光板寬度為0.7m,上表面采用不銹鋼鏡面反射板,有利于將光線反射入室內,增1室內深處的自然采光。反光遮陽板的寬度根據夏季和冬季的太陽角度設計,夏季可以遮擋70%的直射陽光,冬季則保證有80%的直射陽光進入室內。

通過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室內綜合采光效果優異,標準層平均采光系數為3.78 %,等值線間距為2%。標準層建筑面積2892㎡,其中約2528 m2建筑面積自然采光系數達到了《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2001中相關房間最小采光系數要求,占建筑面積的87.4 %。反光板的設置增加了室內深部的自然采光,降低臨近窗口部位的采光系數,有效改善了室內自然采光的均勻性。

(3)地下車庫自然采光優化:

項目在地下室中部設置長15.9m,寬7.78m,面積達123㎡的自然采光井,自然采光井位于地下車庫中間,可有效改善地下室的自然采光,同時降低了機械通風設備的投資。

采光井四周為主要停車區域。自然采光井的設置大大減少了這些區域人工照明的時間,有利于降低整個建筑的運行能耗。

(4)隔聲降噪

本項目主要噪聲源為北側河西大道的交通噪聲,根據江蘇蘇環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對用地范圍內的噪聲檢測表明,室外環境噪聲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93)2類標準。

降噪措施:

1、規劃設計:項目用地與河西大道之間設有寬度為90米的綠化隔離帶,有效降低了來自河西大道的交通噪聲。此外,項目在方案設計之初也考慮到交通噪聲問題,結合用地形狀采用Z字形布局,以建筑短邊面向河西大道,盡可能減少受交通噪聲影響的房間數量,較好的改善了項目的室內聲環境。

2、外墻隔聲:本項目外墻類型(自外至內):干掛石材+巖棉板(45mm)+水泥砂漿(20mm)+混凝土雙排孔砌塊(190mm)+水泥砂漿(20mm)o主墻體采用MU10混凝土雙排孔砌塊,計權隔聲量為50dB。

3、外窗隔聲:項目外窗采用斷熱鋁合金LOW-E中空玻璃(6+12A+6),很好地提高了外窗的隔聲性能。參考《建筑隔聲與吸聲構造》(08J931)中的數據,6+12A+6外窗的計權隔聲量為31dB。

4、其他降噪措施:為改善室內聲環境,本項目的辦公室、會議室均采用降噪系數不小于0.4的礦棉吸聲吊頂,有利于降低室內噪聲級。

(5)空氣質量監控系統

項目通過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監控。在地下車o內設置一氧化碳濃度探測器,當濃度高于設定值時,自動啟動對應的送、排風機組。

在辦公區域內設置空氣質量監測探測器,當濃度高于設定值時,自動啟動對應的全熱交換新風機組;在重要物品庫內設置溫度、濕度監測探測器和漏水定位監測探測器,當實測值高于設定值時,自動記錄并報警。

(6)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

在室內標準溫濕度條件下,屋面、地面、外墻的內表面在室內溫、濕度設計條件下無結露現象。

(7)可調節外遮陽:

本項目為改善室內熱環境,在東西向連接體玻璃幕墻位置設置電動可調節機翼遮陽,室內人員可根據光線調整機翼角度,起到遮陽,改善室內熱環境的作用。電動機翼遮陽百葉可大大減少太陽直接輻射得熱,降低室內熱負荷,從而降低建筑能耗。

(8)無障礙設計

本工程無障礙設計執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的有關規定。

無障礙設計范圍包括一層設無障礙入口,豎向交通設無障礙電梯,建筑內設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停車位設于地面機動車停車位入口處,方便o員上下。無障礙出入口的門下方設350高防護板。

6.運營管理

(節約資料保護環境的物化管理系統、智能化系統應用、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運營、維護、保養、物業認證、垃圾分類回收等情況)

(1)智能化系統應用:

本工程由1號樓及2號樓組成,其中1號樓(含地下車庫)主要為建設單位自用辦公樓,2號樓主要考慮研發辦公(出租或者出售)。兩棟樓智能化系統獨立設置,智能化的設置滿足各自功能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統包括:公t廣播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電話交換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安全防范系統、有線電視系統、智能卡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建筑能效綜合管理系統、會議系統、信息引導及發布系統、可視對講系統、機房設計、建筑物電子信息的防雷接地系統、人防戰時通訊系統等。

(2)自動監控系統

項目采用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AS),基于以太網的分布式網絡管理系統,對建筑設備的遠行進行實時檢測、控制、記錄,實現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節能環保的目的。自動監控的范圍包括:水源多聯機組、電梯運行狀態、水泵房運行狀態、公共照明、場景照明、泛光照明、高低壓變配電系統及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等。

(3)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維護、保養:

設備、管道的設置充分考慮后期的維修、改造和更換,公共使用功能設備如消防水泵房、雨水機房等設于地下室,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管道(水井、風井、強電井、弱電井)均設于公共管井內,便于高效維護、保養,減少對使用者的干擾。

(4)分類分項計量

項目的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給排水等各部分能耗、用量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標簽:江蘇省  建筑工程  項目立項  建筑設計  辦公樓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綠建之窗網站已運行:
  京公網安備11010602007284號  京ICP備14061276號-3 51LA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郑州市| 金寨县| 祁门县| 雷波县| 正安县| 灵寿县| 乌兰浩特市| 太谷县| 修武县| 汤阴县| 仁寿县| 清镇市| 册亨县| 六枝特区| 塔城市| 油尖旺区| 荃湾区| 鹿邑县| 桐梓县| 金门县| 辽阳县| 余干县| 阳泉市| 太保市| 马山县| 上蔡县| 通州区| 龙州县| 通州市| 故城县| 习水县| 新闻| 宜宾市| 石家庄市| 阳江市| 舒兰市| 威信县| 陇南市| 灌云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