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6.0简介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试用版 |
绿建设计评价软件 V6.0 正式版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1 |
新标准申报格式文本2 |
会员专区 | 绿建条文 | 绿建清单 | 视频列表 | 下载中心 | 绿建产品 | 绿建学院 | 绿建服务 | 购买指南 |
-
【公建】珠江新城H3-2地塊珠光商務大廈B塔
時間:2013-07-22 14:52:19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能源世界 閱讀:1674內容摘要:項目名稱:珠江新城H3-2地塊珠光商務大廈B塔一、工程基本情況1、建筑類型□住宅√公建2、項目進度安排項目立項時間:2009年08月13日完成施工圖審查:2010年12月26日(計劃)開工時間:2011年02月10日(計劃)竣工時間:2013年12月08日項目建筑面積(㎡):37...項目名稱:珠江新城H3-2地塊珠光商務大廈B塔
一、工程基本情況
1、建筑類型 □住宅 √公建
2、項目進度安排
項目立項時間: 2009年08月13日
完成施工圖審查: 2010年12月 26日
(計劃)開工時間: 2011年02月10日
(計劃)竣工時間: 2013年12月08 日
項目建筑面積(㎡p:37,079.00
為實現綠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資成本(元):4,507,000.00
綠色建筑可節約的運行費用(元/年): 794,100.72
二、工程概況(工程性質、工程投資、用地面積、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開發與建設周期、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等情況)
一.工程基本概況
本項目珠江新城H3-2地塊(珠光商務大廈B塔),為新建工程,由廣州珠光投資有限公司興建,位于廣州市馬場路及花城大道交匯處,北臨甲子路可直望珠江公園。本項目于2009年8月立項,2011年2月開工建設,計劃完工時間2013年12月,工期歷時3年,總投資2.1億元。
本項目集辦公、商業、餐飲于一體的高層綜合樓,二到四層為餐飲,六至十九層用于辦公,地下設三層車庫。
本工程AB塔總占地面積為10693m2,A.B塔總建筑面積為78865 m2。其中憒紊甌˙塔占地面積5027 m2,總建筑面積為37079 m2,地上建筑面積26513 m2,地下建筑面積10566 m2。其中A、B塔由兩個19層(高95.70m,局部4層)的塔樓組成,塔樓間在2~5層處用架空通廊連接,還設有架空花園和屋頂花園,塔樓四周為公共綠地和鋪地,本項目為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
二.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
建筑圍護結構節能優化設計
空調冷凝水、雨水和中水綜合利用技術
中央空調系統綜合節能技術與分析、空調排風熱回收技術
可再生能源技術—¬—太陽能熱水應用
室內外自然通風及自然采光模擬與優化技術
外遮陽與高層建筑一體化技術
建筑地下室利用光導管補償照明技術
高效照明與節能控制技術
綠色建筑監p與演示系統技術
三、評價內容簡介
1.節地與室外環境
(選址、用地指標、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室外環境(聲、光、熱)、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景觀綠化、透水地面、舊建筑利用、地下空間利用等)
選址:本項目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H3-2地塊,北面為為珠江公園;西面為為甲子村;南面為甲子村空地,東面為富力在建地產。
B塔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總用地面積5027 m2,總建筑面積37079 m2、基底面積1483 m2、綠地率36.9%、地下建筑面積10566.00 m2。
出入口與公共交通:本項目地處繁華路段,交通便利,500m范圍內的交通站點有地鐵5號線潭村站、馬場路南站(886路、886A路、138路)、馬場中路站(545路、407路),國防大廈站(華南新城樓巴4)。
景觀綠化:本項目在主樓四周的廣場上設置景觀公共綠地,采用包含喬、灌木的復層綠化,綠化率達36.9%,同時在塔樓的5層(架空層)及天面層均設置空中花園,充分體現項目多層次的景觀綠化。
良好室外風環境:
(1) 實施措施:A、B塔兩棟之間采用了兩座架空廊橋,形成很好的通風通道作用,不會對地面風速產生負面影響,而且5層為局部架空空中花園(除核心筒外基本架空),有利于自然通風。
(2) 模擬結論:經模擬分析,地面1.5m處風速無大規模渦旋區域,主要人員活動區域風速基本在1.0-3.0m/s,無5m/s以上風速區域,風速總體分布較為理想,適宜室外活動。建筑為正南向,基本面向廣州夏季和過渡季主導風向,建筑x下風側建筑表面能形成3-5pa以上的風壓差,有利于形成室內自然通風。
日照分析:根據日照模擬分析,在冬至日9:00-15:00太陽時,根據太陽的活動軌跡和高度角逐時變化,本項目對甲子村建筑完全沒有形成日照陰影,不會對周圍住宅日照產生負面影響。
透水地面:本項目室外透水地面為綠地,綠地率到36.9%,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達52.4%,遠高于綠色建筑優選項對于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40%的要求,有效改善室外熱環境、調節室外微氣侯及增強室外雨水儲蓄能t。
2.節能與能源利用
(建筑節能設計、高效能設備和系統、節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一、圍護結構體系節能
體形系數:本項目建筑設計風格鮮明,充分體現高檔寫字樓理念,建筑體形系數為0.16。
屋面:采用30mm擠塑聚苯板保溫屋面隔熱
外墻:采用200mm加氣砼砌塊
外窗:首層所有外窗采用15mm透明鋼化玻璃+鋁合金幕墻框架,2-19層外窗采用low-e(8)+12A+8白玻+鋁合金幕墻框架。
經能耗軟件模擬分析,設計建筑耗冷量100.37kW/m2,參照建筑為102.36 kW/m2,充分體現了本項目圍護結構體系有優良的保溫熱工性能。
二、空調系統節能
本項目B塔首層、二層辦公大堂,六層至十九層辦公樓,設置中央空調系統,夏季冷源采用2臺螺桿式冷水機組,冬季采暖采用風冷熱泵機組。
空調冷凍水系統采用變流量技術,冷卻水系統采用定流量措施。末端形式采用風機盤管加獨立新風系統,新風機組采e排風熱回收型,并利用CO2濃度檢測控制各層的新風機組。
標準工況該機型COP為6.1,高于標準要求的4.6,IPLV值為6.7,高于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有關規定。
系統風機牡ノ環緦磕芎墓β屎屠淙人系統的輸送能效比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有關規定。
三、 排風熱回收節能
本項目標準層均采用兩臺自帶排風熱回收的新風機組,換氣量4000m3/h,在制冷狀態下,新風換氣機焓交換效率66%;在制熱狀態下,新風換氣機焓交換效率69%。
按照實際情況計算得到采用排風熱回收裝置后,塔樓部分,設計建筑(帶熱回收系統)全年累計冷負荷較參照建筑全年節能率為9.11%,裙樓部分設計建筑(帶熱回收系統)全年累計冷負荷較參照建筑全年節能率為6.84%,排風熱回收系統增量成本約為80萬元,10年回收增加投資。
四、智能高效照明節能
本項目室內照明燈具選用三基色細管熒光燈、緊湊型節能熒光燈、金屬鹵化物燈和LED燈等高效源,氣體放電燈選用電子鎮流器,單燈功率因數不小于0.85;公共走道等場所除應急照明外的燈具,由BAS系統根據環境條件和人流等因素實現智能控制。
室外照明采用分區、分組控制,燈具采用雙光源,深夜關閉一個光源,以節約電能。
經計算本項目全年照明電耗參照建筑為44.48kWh/m2,設計建筑為34.44 kWh/m2,設計建筑全年照明電耗相對參照建筑節能22.57%。
五、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太陽能熱水
本項目通過在B塔樓屋頂花園部分,結合原有屋頂加裝真空管+空氣源熱泵機組聯合供熱系統,主芪狟塔樓裙樓餐廳提供日常生活熱水,太陽能集熱器安裝面積112m2,太陽能熱水供應保證率40%。
太陽能供熱系統總投資為29.7萬元,與電鍋爐系統相比每年節電量約為92925kWh(電費價格按1元/度計算,費用約為9.3萬元/年)。系統按15年的使用年限計算,費效比為:29.7/15/9.3=0.21元/kWh,具備良好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六、綜合能耗節能分析
本項目采用多項適用性、環保性、示范性綠色建筑技術,綜合考慮圍護結構、空調和照明系統,參照建筑年總電耗118.98kWh/m2,設計建筑年總電耗92.54 kWh/m2,則設計建筑綜合能耗較參照建筑節能22.2%。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水系統規劃設計、節水措施、非傳統水源利用、綠化節水灌溉、雨水回滲與集蓄利用等情況)
一、水系統規劃概述
本項目制定了:實可行的水系統規劃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設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非傳統水源回收利用系統。
本項目中綠地澆灌、車庫沖洗、景觀補水全部采用雨水及空調冷凝水;冷卻水補水和裙樓(商鋪餐飲)沖廁全部采用市政中水。
本項目收集AB塔屋面和硬質地面雨水,總匯水面積7460.4 m2 ,設置了100m3的雨水池和相應的雨水處理設施,全年預測最大可收集雨水3540m3。
全部給水配件、衛生潔具均采用節水型產品,潔具采用非接觸型沖洗方式。
二、非傳統水源利用
本項目中綠地澆灌、車庫沖洗、景觀補水全部采用雨水及空調冷凝水;冷卻水補水和裙樓(商鋪餐飲)沖廁全部采用市政中水。
(1) 可再生水利用
本項目充分利用附近市政中水處理廠(獵德污水廠)免費提供中水利用的有利條件,根據實際需求本項目設置了一個100m3的中水池,暫時利用槽車進行運輸,待條件成熟后直接接駁中水管網。當前供水設施包括中水儲蓄池、中間池與壓力供水裝置。壓力供水裝置則采用變頻供水設備,直接將中水輸送到中水回用管網。
(2)雨水綜合利用
本工程雨水收集經過初雨棄流、收集,處理、消毒后,完全可滿足景觀用水的補充和綠化用水及環境衛生用水的要求等。
工藝流程:雨水管(渠)---除渣裝置---初期徑流棄流---雨水蓄水箱---雨水混凝過濾---雨水處理消毒儲備---變頻供水輸送設備---獨立的中水回用輸送管網---用水點。另外,為了避免倒灌污染給水管網,單獨設置回用水管網及澆灌管道。
綜合考慮綠化需水量6.5m3/天及總可利用水量,在保證系統發揮最大ビ瞇率的基礎上,按15天(雨天不需綠化用水)用水量計算,則蓄水容積為97 m3,少雨季節,可考慮用市政中水補充。根據平衡分析,本項目通過收集建筑的屋面雨水和硬質地面,其總計匯水面積: 7460.4 m2 。本項目設置了一個100 m3的雨水蓄水池,全年預測最大可收集回用3540 m3。
(3)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AB塔及本次申報B塔非傳統水源利用比例計算如下:
非傳統水源項目 AB塔合計 B塔
室外雜用(m3/天) 5.8 2.9
商鋪沖廁(m3/天) 5.66 2.73
餐飲沖廁(m3/天) 1.2 0.6
冷卻水補水(m3/天) 57.2 27.6
日2非傳統利用總量(m3/天) 69.8 33.8
非傳統水源利用比例 43.9% 44.9%
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建筑結構體系節材設計、預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可循環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況)
1)現澆混凝土全部采用預拌混凝土。
2)建筑選材:本項目建筑材料總重量為66293.39噸,其中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量為6801.12噸,占所用建筑材料總重量的 10.27%。
3)裝修一體化
土建與裝修工程一體化設計施工。
大辦公o內采用靈活隔斷,減少重新裝修時的材料浪費和垃圾產生。
5.室內環境質量
(日照、采光、通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設計、室溫控制、可調節外遮陽、通風換氣裝置等情況)
本項目主要建筑功能是寫字樓,通過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建筑構件外遮陽、室內CO2濃度監測等技術的綜合利用,創造了良好的室內辦公環境。
一、良好室內風環境
(1)實施措施:在建筑設計上,南向考慮了一定的內凹,可形成一定的導風作用,使得內凹部分外窗入口風速明顯有改善。
標準層幕墻可開啟面積占幕墻面積超過20%,在四個方向均保證了較大的通風開口面積,在現有的標準層功能布局條件下,有利于室內自然通t。
(2)模擬結論:建筑為南北朝向,廣州盛行東南風,在年平均風速條件下,經模擬分析,建筑前后可形成約3.5pa風壓,為室內自然通風創造了較好的潛力。在開啟窗口可形成約0.8m/s的風速,標準層整體換氣次數約為5次/hr。
二、室內采光分析
1.標準層采光分析
(1)實施措施:標準層平面在南北立面和四個轉角位置采取內凹設計,實現相應區域的兩側或三側采光,提高了室內自然采光效果。
(2)模擬結論:經模擬分析表明標準層79.3%的區域可以滿足采光系數不低于2%的要求。豎向鋁構件形成的垂直遮陽幾乎不對室內采光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這些鋁構件外遮陽系數介于0.82~0.88之間,起到良好的外遮陽效果,是與外立面結合比較理想的一體化設計。
2.地下室采光改善措施
本項目通過采用11套Φ450的光導管采光改善地下室采光,光導管照明系統通過采光裝置聚集室外的自然光線并導入系統內部,再經過特殊制作的導光裝置強化與高效傳輸后,由系統底部的漫射裝置把自然光線均勻導入到室內任何需要光線的地方;從黎明到黃昏,甚至是雨天或陰天,該照明系統導入室內的光線仍然十分充足。
經模擬分析,本項目地下室車道區域采用11套光導管照明設備后,可以解決389m2的區域照度值不低于30Lux,該區域面積占地下一層車庫面積的6.9%。
三、噪聲控制方式
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區域噪聲監測點的監測值全部滿足2類區的要求。平面布置上,噪聲較大的發電機和水冷螺桿空調機組分別置于地下室,風冷螺桿機組置于屋頂,廚房風機選用低噪聲風機,同時安裝隔聲減振裝置;冷卻塔采用超靜音型,同時進行減振消聲處理。幕墻采用LOW-E中空玻璃,能夠起到很好的隔聲降噪作用。
四、室內空氣品質監測
建筑內設置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監測、報警和控制系統,預防和控制室內空氣污染,保護人體健康。在主要房間內,利用傳感器對室內主要位置的二氧化碳和空氣污染物濃度進行數據采集,將所采集的有關信息傳輸至計算機或監控平臺,進行數據存儲、分析和統計,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濃度超標時能實現實時報警;檢測進、排風設備的工作狀態,并與室內空氣污染監控系統關聯,實現自動通風調節。
五、外遮陽與高層建筑一體化
本項目在各朝向均采用了垂直外遮陽構件,外挑長度約為500mm,豎向鋁構件形成的垂直遮陽幾乎不對室內采光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但是這些鋁構件外遮陽系數介于0.82~0.88之間,起到良好的外遮陽效果,是與外立面結合比較理想的一體化設計。
6.運營管理
(節約資料保護環境的物化管理系統、智能化系統應用、建筑設備、系統的高效運營、維護、保養、物業認證、垃圾分類回收等情況)
一、智能化系統應用
項目采用先進、適x、優化組合的成套技術體系,實現建立一個安全、舒適、通信便捷以及環境優雅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辦公大廈。
(1)建筑設備監控系統
本系統主要針對珠光商務大廈新風換氣、通風、給排水等o關設備的提供自動管理,達到便對大廈內各種機電設備進行高效率管理與控制,為現代化的智能大廈提供舒適的環境,同時合理利用設備,節約能源,節省人力,并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系統為分布智能式系統結構,在通信網絡失效時,各直接數字控制器(DDC)均能獨立繼續其正常工作,透過通信網絡,各受監控設備的狀態數據將傳送到終端工作站供存檔及操作員對各類設備進行有效的監控。
(2)智能照明系統
大廈的環境不僅要有足夠的工作照明,更應營造一個舒適的視覺環境,減少撾廴盡0旃照明用電量占整幢大樓能耗的約1/3,辦公照明的設備費用(包括照明器件和配布線工程費)約占電氣工程費用的10%以上。
因此采取合理的照明方案,配置先進的控制系統,不僅能大大簡化穿管布線的工作量,而且能有效地節約能源,降低用戶運行費用,提高大樓管理水準。
(3)綜合布線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群內的傳輸網絡,它既使話音和數據通訊設備、交換設備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又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接。它包括建筑外部網絡和電話局線上的連線點與工作區的話音或數據終端之間的所有電纜及相關聯布線部件。
(4)安防管理系統
本項目采用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巡更系統。
(5)分項計量與能源管理系統
珠光商務大廈內的BA、冷熱源、變配電、電梯、空調末端等系統設備,集中管理,通過統一的監控平臺和可靠的能量管理系統,實現對能源的綜合管理;通過分析、共享各種數據,加強對用電設備和電量的監管,實現用電科學計量,指導各項節能工作有效的展開,最終實現節能效益的最大化,實現自動化管理。
(6)綠色建筑監測與演示系統
綠色建筑監測與演示系統是為綠色建筑專門開發的,主要是根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要求,對建筑能耗指標、可再生能源系統關鍵指標及室內外環境參數進行在線監測,在數據分析方面側重與評價與演示。與此同時,系統還對已采用的建筑節能技術應用進行展示和宣傳,集監測、演示、宣傳為一體。
二、設備、管道的維修、改造和更換
配電房、電信機房、水泵房等公共使用設備功能的房間均設置在公共部位,電線管、水管等公共使用功能的管道均設置在公共部分,所有管井均設檢修門,公共走道內的管線均有檢修口。
該文章所屬專題:綠建標識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 相關文章
工程案例
本欄最新更新
-
01-082023年綠色建筑優秀案例——南京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
-
11-25綠色公共建筑的形體空間氣候適應性機理及其若干關鍵指標研究綜述
-
10-08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
-
09-09《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深度解析
-
03-01【公建案例】杭州綠色建筑科技館-設計評價標識三星
-
11-08廣州新電視塔-綠建二星
-
08-23上海青浦萬達茂5號樓及底商、5-1商鋪項目
-
07-21同濟大學運籌樓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項目賞析)
-
07-13東方海港國際大廈(三星+LEED金)
-
07-07上海正帆科技大廈 既有綠色改造(金獎)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