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設計中三大要點解析
時間:2019-08-29 11:30:03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2253內容摘要:建筑的節能設計早已列入施工圖審查范疇,眾多的強制性規范條文已能保證建筑物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我們廣大的設計人員不應只是僅僅滿足于規范的最低標準,而是要多多關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新材料,新技術,在綠色設計中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涉及專業眾多,重點涉及到的有規劃、......建筑的節能設計早已列入施工圖審查范疇,眾多的強制性規范條文已能保證建筑物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我們廣大的設計人員不應只是僅僅滿足于規范的最低標準,而是要多多關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新材料,新技術,在綠色設計中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涉及專業眾多,重點涉及到的有規劃、建筑、給排水、電氣、暖通等專業,是一個全系統的設計。在這個系統中,當規劃選址確定后,綠色建筑設計的成敗優劣,建筑專業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水系統
綠色建筑要實現節水目標,就需要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即將廢水、雨水回用,將水環境系統由原來的“供給—排放”模式進行技術改進,增添必要的貯存和處理設施,形成“供給—排放—貯存—處理—回用”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
小區建筑規劃需要考慮自來水、污水、雨水,還有可能包括直飲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引入、輸送、排放和處理等。雨水的收集、利用、排放與綠色建筑規劃密切相關。如建筑區域屋面、綠地、道路等的占地面積與其表面鋪裝材料直接影響雨水徑流量與下滲量,若以增加雨水下滲量為目的則勢必要選擇透水性較好的路面、廣場等鋪裝材料,改善綠地基質,增加其蓄水量。屋面綠化也會蓄留部分降雨,減少屋面雨水的徑流量,徑流系數可從0.9降到0.3左右。
污水與雨水一般盡量靠重力輸送水流,因此污水管線的設計需要與場地高程設計配合。綠地有蓄積雨水增加雨水下滲量、截留雨水污染物的作用。因此,綠色建筑中綠地地勢應盡量設計低于道路、廣場等,以便于更好地發揮綠地功能和綜合效益。
建筑物外的污水與雨水管線還需要與場地道路規劃相統一,以便于管道的開挖與日后維修。道路與停車場雨水徑流水質較差,雨水收集時需要考慮合適的截污措施——如低勢綠地、生態滯留系統等。2風環境
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這是綠色設計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
這里,優化自然通風的設計常常被我們忽視。特別是住宅小區,開發商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往往追求較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而對樓間距只要滿足規范要求的最小日照間距即可。
對通風要求較高的建筑要盡量保證每棟建筑物都有一定的迎風面。建筑背后的風影區約為建筑高度的3倍,這一數值要遠遠大于日照間距,如果僅僅考慮日照間距而將建筑擺在同一行,不錯動,就會使后排建筑沒有直接的迎風面,這樣對后排建筑的通風非常不利。但如一味追求風影間距,又與節地的原則相矛盾,這是一對矛盾,在設計過程中要做合理的取舍。
在冬冷夏熱地區解決好建筑物的自然通風問題,對降低空調電耗有著實際的意義。通過建筑形體設計、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據當地風玫瑰來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風。建筑物的高度、長度和深度對自然通風有很大的影響,亦可利用樹木的合理布置來加強建筑的自然通風。一個簡單的矩形體,使其長向的門窗盡可能朝向夏季的主導風向,則通風效果較好,當建筑平面為“凹”形或“L”形時,應盡可能使其凹口部分面向夏季主導風向;建筑平面進深不宜過大,這樣有利于穿堂風的形成。一般情況下,平面進深不超過樓層凈高的5倍時可獲得較好的通風效果;單側通風的建筑,進深最好不超過凈高的2.5倍。
一字型建筑有利于自然通風,體形系數最小,各種節能指標均容易滿足,將主要使用房間布置在夏季迎風面,背風面則布置輔助用房。內廊式的建筑進深較大,節約用地,但只有一側房間朝向好,不易組織室內穿堂風,不利于散熱。門窗相對設置可使通風線路短而直,減少氣流迂回路程和阻力,保證風速。內廊式建筑如走廊較長,可在中間適當部位開設通風口或利用樓梯間做出風口,可以形成穿堂風,從而改善通風效果。3太陽能技術的應用
太陽能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主要涉及到光電、光熱兩個方面。光電技術即主要以光伏電池提供電能為主,除建筑物自用外,還可將電能上傳至國家電網。這里主要談談建筑物對光熱技術的應用。
多年前的家用太陽能熱水器已被市場接受,居民自發安裝使用的熱情很高,使用效果良好。太陽能光熱技術的應用自此有了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群眾基礎。但早期產品的熱效率不高和安裝的不規范、雜亂無章、安全隱患多等問題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話題——建筑一體化。
建筑一體化強調太陽能產品與建筑工程設計應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與建筑工程同時投入使用。其優點在于在規劃階段即可通過日照有效時數計算,將建筑物屋面、墻面等可安裝集熱器的部位布置在可獲得最大日照的區域,同時避免因集熱器的安裝對后排建筑的日照遮擋。
目前國內市場上普及的是全玻璃太陽能集熱真空管,而國外成熟的集熱器是平板集熱器。平板集熱器具有壽命長、穩定性高、可回收的優點,但由于平板集熱器教真空管集熱器成本稍高,某些價格低廉的平板集熱器性能確實不好,使得其發展滯后,但是平板集熱器在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必將是勢不可擋的。
國標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中將太陽能熱水系統按供熱水范圍分為:集中供熱水、集中-分散供熱水、分散供熱水三種系統;按系統運行方式分為:自然循環系統、強制循環系統、直流式三種系統。在設計之初即應與甲方及生產商密切配合,選擇適用、可靠、有效的系統方式進行一體化設計。
現在的太陽能熱水產品已在向建筑構件化方向發展,逐步解決小高層、高層建筑因所安裝屋面面積有限的矛盾;集熱器與貯水箱的分離使得集熱器在建筑立面的窗間墻、陽臺欄板、外置空調機遮擋百葉處的安裝成為現實。
在規劃、建筑方案之初就必須與給排水、電氣等專業密切配合,準確計算出建筑物所需的集熱器面積,合理確定建筑物的體型及屋面形式,為光熱、光電集熱構件的安裝提供合理安全的初始條件,使其融入建筑,成為建筑物的構成元素,而不是一個有礙觀瞻的建筑附屬物。我們應該調整一直以來習慣的設計方法,而將節能理念放在設計的最初階段。在項目之初的方案階段,就請設備工程師參與進來,一同去研究這個建筑怎么去做節能,以便在項目的最初階段就已經有了節能的目標,確立基本的節能技術措施。全面實施綠色建筑的路還很長,需要我們每個建筑師去潛心學習、研究,為實現節能目標而共同努力。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