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2)
時間:2020-04-14 21:01:17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6254內容摘要: 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實踐穩步推進、發展效益明顯,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理念、認識和需求逐步提升,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評出10 927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建筑面積超過10億m2,2018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56%,綠色建筑進入了規模發展階段。與此同時,我國綠色建筑發展......
新《標準》相較于原《標準》還增加了新的綠色建筑等級,參考國際上主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了綠色建筑的普及推廣和規模化發展,兼顧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地域不平衡性,增加了基本級的設置,新《標準》綠色建筑等級分為基本級、一星級、二星級及三星級共計4個等級,見圖4。
新《標準》各類指標均分為控制項與評分項兩類,并統一設置加分項。對于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水專業必須滿足的技術要求體現在節水器具的用水效率上,一星級綠色建筑節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級需滿足不低于3級的要求,二星級和三星級綠色建筑節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級需滿足不低于2級的要求。
另外,新《標準》取消了不參評的情況,對于條文的判定結果,只有是否達標或取得分值,沒有不參評,也不需要根據參評情況進行分值調整。
2 “健康舒適”章節中的水專業內容
新《標準》拓展了綠色建筑的健康內涵,“健康舒適”章節包含水專業相關要求的條文共有4條,包括水質要求、水質保障措施、排水衛生、系統標識等,均為新增條文,為建筑使用者提供安全、高品質的用水,保證生活環境的衛生與舒適性,見表1。
2.1 水質要求
建筑生活飲用水的出水水質應達標,用水點水質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規定的常規指標及建筑所在地供水主管部門規定的非常規指標,這一要求不僅適用于綠色建筑,對于所有合格的建筑同樣適用。
市政供水通常更關注公共供水單位出水水質是否合格,容易忽視輸水過程中的水質變化,而這一環節往往存在水質惡化的隱患。因此,控制項5.1.3條要求生活飲用水水質檢測的取樣點應在項目范圍內,每年應提供合格的水質檢測報告。設計時,可參考同一水源臨近項目的水質檢測報告,針對供水水質現狀進行設計,確保綠色建筑生活飲用水用水點水質達標。
建筑中除了生活飲用水之外,通常還有其他用水需求,評分項5.2.3條在控制項關于生活飲用水水質要求的基礎上,要求分質供水的綠色建筑采取措施保證直飲水、游泳池水、采暖空調系統用水及景觀水體等其他各類用水的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水質標準規定。對于未設置分質供水系統,且能夠保證生活飲用水供水水質安全的項目,評分項5.2.3條可以直接得分。
2.2 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
新《標準》針對建筑二次供水提出水質保障措施要求。控制項5.1.3條要求綠色建筑在運行環節重視二次供水系統的水質保障,必須針對二次供水系統中的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制定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并嚴格實施,保證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清洗消毒頻率不低于每半年1次,旨在引導綠色建筑通過規范的定期清洗、消毒,消除水質惡化的隱患。對于未設置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的項目,因為沒有儲水水質惡化的風險,控制項5.1.3條的儲水設施相關要求可以直接達標。
與控制項要求相對應,評分項5.2.4條對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的設計與選型,提出了防止水質惡化的措施要求,鼓勵綠色建筑選用成品水箱,并在水箱設計安裝時充分采取便于水箱清洗、避免“死水區”出現及防止生物進入等其他避免水質惡化的措施。對于未設置生活飲用水儲水設施的項目,與控制項5.1.3條處理方式相同,評分項5.2.4條可直接得分。
2.3 便器水封
新《標準》將便器水封設置要求納入控制項,5.1.3條要求綠色建筑必須選用構造內自帶水封的便器,旨在實現衛生排水,保障室內空氣品質。當建筑采用構造內不帶水封的便器時,需要通過在便器排水管道下游安裝存水彎的形式設置水封,而便器排口至存水彎之間的這段管道管壁容易附著污物,其產生的有害氣體仍能逸入室內,產生異味甚至危害人身健康。選用構造內自帶水封的便器,水封位于便器排水口最上游前端,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排水系統內有害氣體進入室內。
2.4 管道標識
建筑給排水管道及設備按照系統分類設置標識,能夠有效避免在施工及運行維護階段可能發生的誤接情況,避免分質供水系統的低水質系統對高水質系統的污染。控制項5.1.3條要求對于容易誤接且誤接危害性較大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管道和設備,必須設置標識。
評分項5.2.5條在控制項5.1.3條的基礎上,對綠色建筑給排水管道及設備標識提出更高要求,鼓勵所有給排水管道和設備都設置標識,最大限度避免誤接情況的發生。標識的設置關鍵在于分類明確、覆蓋全面、內容完整、材質不易損壞或剝落。
2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綠建知識
本欄最新更新
-
08-10暴雨后的反思!醫院防洪設計與應對措施~
-
12-29綠建技術與綠色建材在綠色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
11-27綠色建筑與BIM技術高效整合應用
-
10-08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與問題(一)
-
09-2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9-09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及綠色施工淺析
-
03-20我國建筑碳排放現狀及碳中和路徑探討
-
03-06【分享】綠色建筑設計與未來發展方向
-
04-14給排水|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水專業要點你應該知道!
-
04-01專家視角 | 綠色建造技術體系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